新闻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新闻资讯
李坤成教授:走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走出去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
发布时间:2015-09-25 00:00:00浏览次数:10745次来源:

作为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李坤成教授分管学会的对外交流工作。而在刚刚召开的第22届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CCR)上,徐克主任委员倡议建立“金砖五国”放射学学术交流组织。那么,在未来的几年中,中华放射学会对外交流工作会如何开展?对此,我们采访了李坤成教授。



云医生记者:


李教授,您好。您是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的副主任委员,我们得知您分管对外交流工作。您能不能向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在未来的时间里,您的一些工作设想和思路?


李坤成教授:


目前,我分管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的外事工作。外事工作多而复杂,我们有许多事情要做。

首先,在我的任期内,会继续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例如,与中韩、中日、中印等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与北美放射学会等传统学术组织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其次,徐克主委倡议建立“金砖五国”(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放射学国际交流组织。建立这一组织的目的,一方面是加强我国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另一方面也有重要的政治意义。“金砖五国”是新兴经济体,是国际经济的第二方阵,其学术领域的发展也很迅猛,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这些国家会有一些共同的经验可以相互借鉴与推广。作为这一国际学术组织的发起国,我们希望能够建立起有别于已有西方国家放射学的学术组织,建立一个新的国际交流平台。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步接触工作,倡议书已经发出。我国与俄罗斯、印度一直保持学术交流和联系,因此,工作难点在于与巴西和南非的沟通。在第22届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上,我们邀请了巴西放射学会主席参加会议,并就“金砖五国放射学学术组织”的建立进行了初步沟通,而南非尚未直接接触。现在,我们正在采取各种渠道与对方沟通、联系。今年11月末的北美放射学学术会议期间,我们还将与其他几个国家的学会主席或者代表进行会晤,就建立“金砖五国国际组织”的倡议交换意见。此外,关于其组织章程、组织构架、运行机制和召开学术会议规定等方面,还有大量细致工作亟待展开。


第三,中华放射学会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如何克服语言障碍,扩大国际交流之路。中国放射学会的国际化程度不高,语言是阻碍因素之一。以拟建立的“金砖五国放射学学术组织”为例,巴西距离中国最远,国语是葡萄牙语,俄罗斯说俄语,金砖五国学术组织应该以英语为工作语言。

在应用英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方面,我们与韩国有较大差距。上周我带团参加在韩国放射学会年会,除继续教育和临床病例分析部分应用韩语外,75%的会场均采用英文直接交流;会议设定“中国日”的主题活动,交流语言也是英文。韩国放射年会邀请40多个国家的专家做学术报告,在国际化方面我们落后很多。造成此局面有历史原因,即我国改革开放时间还不长,与国际间的学术交流还不够密切,而韩国医师基本上都在美国学习过,其学术体系也与美国一致,因此开展国际交流更容易。其次,我们进行国际交流还有疾病名称方面的隔阂,例如:国际上一些疾病(特别是以人名命名疾病)的病名,我们的医师不是很熟悉。第三,中国人不太习惯进行讨论,常常在讲者讲完后就离开,国外同行有人说中国人是“沉默的听众”。而按照国际惯例,每位讲者讲完后,都会有观众提问,形成互动讨论。这也是我们与其他国家同道的差距之一。

当然,应用英语进行国际学术交流,还有一些其他问题:年龄较大的医师临床和科研水平均很好,但是英语水平欠佳;而一些年轻医师的英语水平较好,但是其临床和科研水平都有待于提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际交流。

值得一提是在刚刚过去的第22届CCR“中德学术交流暨神经学组联合会议”分论坛(该论坛已经连续举办5届,本届主题为神经影像学)上,作为论坛主席之一,我注意到,到场听众达到200多人,而且中国医师踊跃提问,参与讨论,问题问的很好,讨论也很充分。这是一个良好开端,也给我从事国际学术交流增添了信心。

第四,为了规范以学会名义开展的国际交流活动,选派水平较高,能具代表中国放射学水平性的同行,本届中华放射学会还组建了:“国际讲师团”,让世界更好地听到中国放射学医师的声音。现在,我国每年有一大批高质量英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高影响因子的专业期刊上,在国际上已经形成一定影响力。但是,我们中国学者还没有在国际会议交流舞台上形成相应的影响力。我们不能满足于在北美放射学年会等学术会议上简单做个发言,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专家、学者在国外开展讲座活动,让国外同道认识到我们的真正水平。

目前我们已经遴选出一批拥有正高职称、已经连续发表英文论文、在某一领域或疾病有学术专长的专家四十多人,组成第一批“国际讲师团”,随后我们会继续遴选一批具有副高级职称、英语水平更高的年轻专家组成后备专家团。我相信,通过这一举措,必将推动中国放射学国际化向前发展,而国际交流也会带动国内科研和临床水平的提高。

有理由相信,以上工作能顺利开展并达到预设目标。


云医生记者:

目前,很多医师通过微信、APP等网络工具交流、讨论病例,您对此有何看法?

李坤成教授:

微信是个好平台,既能看图像又能输入文字,但其中有一些关键因素的限制,比如,如图像清晰度、分辨率和动态表现不足等。但它确实是方便、快捷的交流工具。

从长远来看,这些交流是有意义的。例如,现在很多基层医院的硬件建设良好,购入了较好的医疗设备,但软件问题凸显。例如:安装新设备但是不知道怎么使用,不能发诊断报告,或者诊断不准确,不能解决临床问题,基层医师的业务培训自然提上议程。指导基层医师或者找到合适的医师帮助他们做出正确诊断,可以更多地依赖远程医疗。


李坤成教授学术任职:

首都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影像部和放射科主任,北京市医学影像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主编,北京市政协常委。

李坤成教授学术成果:
专长神经影像学和心血管影像学,主要在比较影像学、医学影像数字化(主要是PACS和CAD等)和质量控制等3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已经在《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等国内统计源期刊发表论文700余篇,主编专著15部,参编专著41部。以英文发表SCI收录论文17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15.343分,累计影响因子520分,单篇最高被引用频次300余次,总被引频次3000余次。获得省部级奖励12项。培养硕士研究生48名,博士研究生30名,博士后11名。